近日,《深圳国家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宝安园区被定位为发挥先进制造产业基础雄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集聚的优势,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园区将依托尖岗山-石岩南片区、西乡铁仔山片区、新桥东片区,构建“两轴三组团”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制造装备、绿色低碳、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空天技术、深地深海等未来产业。
这3大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同时也成为了宝安区科创局刚刚公布的“1+3+5+10+10”的工作路线图中的那个“3”。去年9月召开的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这个总抓手。接下来2022年1月7日召开的宝安区委七届二次全会,着眼于宝安当前发展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提出了“422133”发展主框架,以此为核,重点攻坚,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与此一脉相承的是,2月18日,宝安今年一号文继续聚焦先进制造业,形成了赋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1+4+56”政策体系。
从谋篇布局、把舵定向到后续的规划、细则,可以看出宝安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掷地有声。深圳市给予的宝安3大国家高新区定位也着眼于此。宝安科创局此次“1+3+5+10+10”工作框架可以说应运而生。乘东风,起长风。对标“422133”主框架中“4”所指代的四大制造业片区,宝安区科创局从中遴选出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升级建设的“一园带动”引领作用,作为框架中首当其冲的“1”,加上3大国家高新区建设的支撑,从硬核的“双高”企业到创新文化的软实力五大引擎驱动以及各具优势的“10”大高端研发平台、“10”大创新集聚区,似音符、有表情、道期许,勾勒出宝安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脉络和未来面貌。
引凤
推动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升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宝安已拥有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制造体系完整、链条完备、配套齐全、生态优越,全国罕有,打造了从需求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宝安样板”。作为有着雄厚产业基础的制造业大区,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宝安用创新驱动引领了宝安“智造”新的篇章。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宝安已拥有工业企业超过5万家,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深嵌全球产业链,全市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宝安有9个集群增加值位居第一。全区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5%,一年内连续跨越8千亿元、9千亿元两个大关,增加值贡献率全市第一,创2012年分区以来新高。
近年来,宝安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高科技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载体体系,重点打造了一批以“科技桃花源”为标识的科技创新园,总数达到88家,国家级孵化器总量达到14家,全市第一。这一切,得益于宝安区对科创园的全方位助力:制度上通过实施并动态完善园区考核办法,利用考核奖惩激励园区加速转型升级,提升孵化实效;人员上通过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班、创新创业导师等专业项目,帮助园区提升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服务上通过举办政策咨询一对一服务、政策宣讲会、知识产权一对一等活动,送服务上门为企业解决疑难杂症。
目前,国家高新区宝安园区以占全区5.9%的面积贡献了全区17.6%的工业总产值,每平方公里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达到63家。全区建成各类创新产业空间近800万平方米,入驻科技企业8000多家。良好的创新环境也促进了创新主力军的增长,到今年上半年,宝安国高总量预计将突破6500家,有望连续5年蝉联广东省区县第一。
在“1+3+5+10+10”的工作路线图中,首当其冲的“1”便是一园带动,宝安区科创局将主导加快推动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升级建设,制定准入条件,招引一批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总部企业和高端科研机构,打造宝安五星级总部驿站和产业会客厅。后面的“3”为战略支撑,以尖岗山-石岩南片、西乡铁仔山、新桥东等3大国家高新区建设为支撑,统筹空间、交通、产业等要素,摸清各个片区可挖潜的空间,形成系统性的行动推进计划,加快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高新区集群集聚发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引领区。
深圳大学博士后、深圳市港澳经济研究会会员杨海波认为,该路线图是广深港澳科技走廊的重要一环,也是“422133”工作主框架的具象化体现,还是打通产学研“三螺旋”的实现路径,更是宝安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的重要推手。
融合
对接前海、香港科技服务资源
有着大湾区核心区位优势的宝安区,在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领域还联动其前海释放扩区战略效应。宝安区将通过建立健全与港澳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创新驱动支撑的发展模式,建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协同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积极推动深圳湾优质发展圈并融入深港合作。具体表现为,高质量建设前海(宝安)深港创新集群区,依托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深中通道门户区、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深化宝安与前海联动发展,加强创新链协同,将前海(宝安)片区打造成为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集聚区;依托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建设,完善创新生态,加快产创融合发展,为深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提供支持保障;引进一批应用技术类院校和科研机构。围绕服务前海和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设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推进深港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引进香港先进的技术优势资源和现代产业服务模式,结合宝安产业优势提供应用研发、技术支援、人才培训、知识产权服务,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两地先进制造业的全方位融合。
在“1+3+5+10+10”的工作路线图中,这一领域的工作细化在5大创新引擎中的“科技服务赋能”:积极对接前海、香港的科技服务资源,加快引进一批研发设计、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机构,集聚更多创新要素资源。
在杨海波看来,未来,路线图要增加科技转化能力,将星星之火的“增量”形成星火燎原的“存量”,同时要利用好前海扩区,加大和港澳的合作,吸引高品质的科技中介组织。(李薇 陈云强)
“1+3+5+10+10”工作路线图
部署实施29项重点工作
●“1”为一园带动,加快推动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升级建设。
●“3”为战略支撑,以尖岗山-石岩南片、西乡铁仔山、新桥东等3大国家高新区建设为支撑,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引领区。
●“5”为五大引擎:
引擎一:“双高”企业引领。
引擎二:市场导向型研发创新。
引擎三:集群集聚创新。
引擎四:科技服务赋能。
引擎五:创新文化聚力。
●谋划“10”大高端研发平台:
加快推动建设国家集成电路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新能源电池实验室、深港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高端先进制造创新中心、空天技术创新中心、智慧海洋研究院、中清欣达膜技术研究院等。
●谋划“10”大创新集聚区:
铁仔山数字智能创新集聚区、尖岗山研发总部和软件信息服业创新集聚区、航城工业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龙王庙电子材料创新集聚区、立新湖高端医疗器械创新集聚区、沙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集聚区、新桥激光产业创新集聚区、松岗绿色制造创新集聚区、燕罗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创新集聚区、石岩南超高清视频显示创新集聚区,区科创局将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逐步推进。